所有節目

  1. 首頁
  2. 所有節目
【散步走街路】【漫步宜蘭頭城】-喚醒堂之扶鸞文化
【本集景點介紹】
頭城喚醒堂
為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,主祀隆恩真君等五聖恩主(隆恩真君、關聖帝君、孚佑帝君、岳武穆王、司命真君等),分靈自宜蘭新民堂。
主龕前神桌三位恩主:文衡帝君、孚佑帝君、司命真君。
內殿前神桌上供奉之司命真君。
主殿主龕主祀先天豁落靈官王天君,鎮殿豁落靈官為金面、金身,手執金鞭。神尊後方三面神位,左為孚佑帝君、右為司命真君。
左殿祀文昌帝君。
右殿祀精忠岳武穆王岳恩主及福德正神。
偏殿供奉歷代堂主及鸞生祿位。

喚醒堂在扶鸞界的地位甚高,曾經傳播鸞法予木柵指南宮、金瓜石勸濟堂、基隆正心堂、淡水行忠堂、深坑集文堂、新竹宣化堂、新竹贊化堂等,前宜蘭縣長盧纘祥、林才添等,都曾是喚醒堂門下弟子。以扶鸞為主要儀式來傳達神意的宗教組織。成立的目的是以儒家義理教化百姓,因此許多鸞堂以「儒宗神教」或「聖教」自稱。

台灣的鸞堂信仰有源自中國,也有因應本地而自行發展者。依「全國宗教資訊網」之「宗教知識:鸞堂」描述,以儒家教化為主的鸞堂在台灣自清末開始發展,約有三大系統,其一即喚醒堂所分支的系統。除了信仰之外,主要開辦私塾、詩社,勸人行善,利用鸞堂鼓勵民眾戒除鴉片煙癮等;喚醒台廟埕設有宣講台,為昔日宣教之用。

據喚醒堂碑刻記載,喚醒堂創立於清光緒廿一年(西元1895,簽訂馬關條約)蒲月(五月)十五,因時局紛亂,由碩儒吳祥輝先生倡首請旨創建鸞堂,堂號「喚醒」,旨在「喚世知恩兼報本,醒人悟道識源根。」

初建於太陽庄烏石港埠,隔年西元1896遷至武營庄,扶鸞闡教,廣行善舉。扶鸞著書有《渡世慈航》共八部。清光緒廿三年得頭圍郊紳盧廷翰支持,遷堂至頭圍現址,並著《警世奇篇》、《援溺奇書》等。清光緒廿七年西元1901年喚醒堂完工。日治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堂主陳德海、總理吳裕、董事盧纘祥為強化鸞務,重啟宣講,翌年西元1922年著《錄善奇篇》。自吳祥輝先生設「就正軒」書塾、「登瀛吟社」,再改「就正軒」為鸞堂,不僅維繫漢學教育、聚集地方菁英,也以扶鸞著書闡教濟世,至民國卅二年(西元1943年)神聖指示「封鸞」。

✅地址:宜蘭縣頭城鎮纘祥路號
✅電話:(03)977-4719
✅部落格:https://blog.xuite.net/next.media/wre...
✅網址:http://140.111.74.8/tcesdoc/HuangXingTong/hst/in.htm
✅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日 8:00-17:00
(資料出處:https://zh.m.wikipedia.org/zh-tw/喚醒堂)
【正德愛心廚房上菜囉】花生豆腐腦、米香鳳梨炒飯、香煎五香素鰻
【花生豆腐腦、米香鳳梨炒飯、香煎五香素鰻 】

花生豆腐腦
1. 準備食材:
(1) 材料:生花生300g 玉米粉250g 水4000cc
(2) 調味料:素蠔油3大 沙茶醬1大匙 糖1小匙 香油少量

2. 作法:
(1)先將生花生浸泡4小時後 加水用調理機打成汁,再用其餘水量擠洗漿汁
[注意: 4000cc總水量要預留300c,攪拌250g玉米粉 ] 再入鍋煮開。
(2)把玉米粉加水300cc攪拌均勻,倒入煮花生汁裡攪拌,要同方向,調勻到完全熟透,而且火不能太大容易焦鍋。
(3)熄火降溫再倒入容器冷卻後入冰箱。
(4)此道菜餚涼涼吃口感更滑囗。

米香鳳梨炒飯
1. 準備食材:
(1) 材料:米3杯、椰奶1杯、青紅黃甜椒少許、九層塔少許、
鮮鳳梨丁1杯、玉米片素料適量。
(2) 調味料: 鹽、糖、味精、白胡椒粉各少許。

2. 作法:
(1)椰奶加入洗好米內一起煮成椰奶飯備用;
(2)青紅甜椒、鳳梨玉米素料,各切成丁 九層塔略切碎備用;
(3)起油鍋先炒香九層塔,再炒素料,下青紅甜椒調味;
再把煮熟的椰奶飯拌炒圴勻,最後再把鳳梨丁九層塔拌入即可。

香煎五香素鰻
1. 準備食材:
(1) 材料:生豆包8塊,海苔片1塊,麵粉5大匙,白芝麻少許,檸檬1顆。
(2) 調味料:素蠔油3大匙,糖1大匙,五香粉1小茶匙,胡椒鹽適量。

2. 作法:
(1)豆包全部攤開,均勻撒上胡椒鹽;麵粉加水,調成濃稠麵糊備用,海苔片1開4備用。
(2)豆包用刷子沾麵糊,圴勻塗上每一片豆包, 擺上海苔片4張。
再將每片海苔片,蓋上塗滿麵糊豆包片,略微壓緊。
(3)將調味料蠔油,糖,五香粉,調拌至糖完全溶化備用。
(4)用平鍋加熱,放入2大匙油抹勻, 擺入豆包片,兩面煎至焦黃,取出一面
,刷上調好的醬汁,撒上白芝麻放涼。
(5)素鰻片,用斜刀切小段片,擺盤邊飾檸檬片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