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節目

  1. 首頁
  2. 所有節目
神通不敵業力,唯有透過超拔,冥陽兩利,方可化解業力。為何佛入三摩地,持咒加上神通即可化解業力?
完整精彩內容,詳閱【佛學Q&A精典 第一集 請示 36】:每尊佛皆依所發願力而行,方能成佛
雖神通不敵業力,但透過超拔,陰陽兩利,亦能化解業力。 至於為何佛入三摩地,於禪定中,從祂的肉髻散發光明並向大眾演說藥師咒,令持誦藥師咒者解除病苦?此為佛之願力所致。大家須明瞭諸佛欲成佛之前,於累劫累世修道當中,皆依其所發願力而行,方能成佛;若無發願則不能成佛。

每一位修行的比丘弟子,皆以成佛為其終極目標,且皆要發 「我成佛之後,要如何救度眾生的何種苦難」之願。如: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,即要接引眾生往生祂的西方極樂世界,不令眾生再度墮入六道輪迴受苦受難;而藥師琉璃光佛所發之十二大願即與阿彌陀佛之願力有所不同,其乃解救眾生一生當中所有 的病苦、財苦,以及生理、心理之苦。

因願力之故,當祂們成佛後,依所發之願力來救度眾生得離 苦,於是便設立修持法門讓眾生來修持。如藥師琉璃光佛所發之願力,只要祂成佛之後,眾生若有病苦,取無蟲水(滾開的水或過濾過的水),一心恭敬持誦藥師咒 108 遍後,將此藥師咒水喝 下,病苦皆除;又眾生貧窮,缺乏物資,求財困難,若能時常禮拜藥師琉璃光佛、念念藥師琉璃光佛,自然能夠解除金錢難而得富貴。此皆為藥師琉璃光佛為解救眾生病苦、財苦之願力。

願力有別於一般之神通力
藥師琉璃光佛既已成佛,大家只要依照祂所教導的方法而行,便能與祂所發之願力相應;自有佛之大威德力加持,令其求壽得壽、求康得康、求富得富、求財得財,但此與神通力是有所不同的。一般所謂的「神通力」是不依佛的規定拜佛、誦經及念佛,也不需行善布施,犯戒造惡亦無妨;只要有神通力即能求福賜福、求壽賜壽、求財賜財、求康賜康。如道教或一般神教的符令和祭煞,即是單靠神明的神通力為其化解問題。
「聰明」與「智慧」之區別
完整精彩內容,詳閱【佛學Q&A精典 第一集 請示 35】: 有戒,方能修定有成;有定,自然增長智慧;有智慧,自能斷除煩惱,解脫生死。佛家所講的智慧用於修道上,乃領悟佛所說的道理 -- 四聖諦、十二因緣法、三十七道品…等,進而跳脫三界,斷六道生死輪迴;並非世間人追求權勢名利的聰明,二者之間有極大的差別。

佛教和世間人所認定的知見有極大的落差,往往世間人認為 是對的,一味追求的東西,在佛的眼裡卻是不屑一顧的。就如「聰明」是世間人所急於擁有的,但對佛而言,它卻是災難與罪惡。 因聰明使人失去本性,起貪瞋癡,造惡受苦報,其只顧一味追求外在的名利,卻忘了人仍有六道輪迴生死之苦。又聰明令人自以為是,因而不知學道、修行;總認為宗教皆是迷信,追求財富名利才是最真實的,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。故佛言:聰明也是一種災難,為世間八難之一的「世智辯聰難」。

我們不該求世間之聰明,應求出世解脫之智慧,切莫將智慧和聰明混為一談。人擁有智慧後,方能觀照本性,知生了死,找 到生命的源頭和未來的方向。我們覺知因累世所集造的惡業及不知精進修道,一味追逐財色名利親情,故此生仍輪迴做人受苦受難。因此若要斷未來之死,便不能再如此糊糊塗塗地空走人生這一回,要懂得放下,專心學佛修道。否則,到頭來一場空,夢醒又是墮入六道輪迴。如此才是真正的智慧,亦為入三摩地之最終目的 -- 修得智慧,方能了脫生死,斷除生生世世生死輪迴之苦。